本周国内养猪上市企业开始陆续公布7月份生猪销售数据,其中温氏公司7月份销售生猪173万头,环比下降10.2%;牧原公司销售68万头,环比下降15.1%;天邦公司销售16.1万头,环比下降11.7%,实际上温氏公司自5月以来连续2个月销售量下降,而牧原公司、天邦公司自4月份以来连续3个月销售量下降,这与往年季节性变化截然相反。 对此牧原公司称主要是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预留后备种猪所致,天邦则解释为:一是考虑到猪价处在上升周期,公司提高了生猪出栏体重标准,上市速度有所放慢;二是公司调整了配种计划,增加了母猪留种比例,能留尽留,这些解释不怎么让人信服。例如牧原公司的能繁母猪存栏在70万头左右,足够支持2019年的扩产计划,完全没必要再动三元母猪留种的脑筋,而天邦7月份生猪出栏体重仅为101公斤/头,相比前几个月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是明显下降了。我们认为留种行为是真实的,但不是为了扩产而是为了弥补之前二元种猪群的损失,年初即有传言各上市公司均被传染疫情,能繁母猪存栏遭受重创,近期销售量连月环比下降和公司承认留种似乎在从侧面证实了传言的可信性。 传言的真实性与否先不去管它,包括上市企业在内的各类养殖主体普遍进行三元母猪留种确是事实。从全国范围来看,留种活动在今年春天首先在东北地区出现,随后推广至华北和华中,留种的时间节点与疫情发生时间密切相关,一般是在疫情发生半年以后,防控形势相对稳定,各企业开始在生物安全条件较好的扩繁场里逐步增加留种数量。进入下半年后,全国生猪产能已经损失过半,养殖密度腰斩,防疫形势被动好转,为养殖户和企业复养和扩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方面养殖利润飙升,15公斤仔猪繁育利润超400元/头,自繁自养育肥利润超800元/头,另一方面母猪价格也水涨船高,二元后备母猪全国均价已升至2500元/头,部分地区已有4000元/头的超高报价,在这种形势下使用三元母猪留种,用最快和最经济的方式恢复产能,把握机会攫取已经出现的超额利润是当前企业和养殖户的最优方案。 在留种方面规模企业有较强优势,因种群相对品质高且较稳定,一般估计其留种时间可长达2-3年,约6-7胎,年均MSY不少于16。在生猪总体供给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即便是使用三元母猪进行扩繁育肥,只要能维持生产规模不下降,就能巩固并扩大其市场份额,相反散户既无力抵御疫病风险又缺乏资金,养殖意愿低迷。近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组织开展的生殖养殖意愿调查数据显示,湖南养殖户(场)计划退养或缩减养殖规模的占比超过一半,而计划补栏扩大养殖规模的只占22%,表示退养或少养的受访者大多数是存栏500头以下的散户。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的调研也表明此次非洲猪瘟影响下,散户因生物安全措施相对较差、市场风险较大等原因退市明显加速,大型规模养殖场由于饲料运输、生猪补栏和销售等往来车辆人员较多也存在较大风险,以自繁自育为主要生产方式、年出栏在1000-5000头的猪场均采取全封闭管理,产能虽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成为当前市场支撑生猪产能的主力军。 我们预计下半年三元母猪留种数量将进一步增长,占能繁母猪存栏比重有望超过20%,不过因为散户退出加速,所以母猪存栏整体下降的趋势仍将持续,但降速则有望在相当程度上被延缓。按官方数据,6月底能繁母猪存栏环比降幅为5%,为过去一年来新高,受四川和两湖地区去产能的影响,预计7月底能繁母猪存栏环比降幅仍将维持较高水平,但8月以后环比降速将有明显放缓。 从较长时期走势分析,三元母猪留种只能维持能繁母猪存栏不下降太多而已,产能的真正恢复还是要依靠二元母猪的扩繁和补栏。从繁殖周期来看,从基础母猪受孕到产下二元种猪,再到二元种猪受孕并育肥,至少需要20个月时间,考虑到大规模去产能是从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十大配资杠杆平台,这意味着最快也要到2020年初能繁母猪存栏才能见底,而生猪出栏量的实质性回升就要到2020年下半年了。为了实现这一点,还需要全国各核心种猪场的基础母猪群本身不出大的问题,有能力和意愿及时进行二元母猪的扩繁和销售,否则恢复产能的时间节点还将继续推迟。(农产品期货网特约分析师徐洪志,转载请注明来源) |